《厌世者》
图为营员展示完成的“福建乡试考卷”卷轴。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
图为营员现场答题,体验模拟“乡试”。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
图为台湾少数民族舞蹈表演。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
图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带来闽剧表演。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
图为营员现场答题,体验模拟“乡试”。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【编辑:韦俊龙】

贾湖遗址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露出端倪,舞阳县文化馆文物干部朱帜下放到贾湖村劳动时,经常在沟坎、井壁上发现红烧土、红陶片等遗存。70年代中期一场大洪水,将贾湖村的房子冲得只剩一间,重修护庄堤时,石器和陶器不断出土,再次引起朱帜的注意,他向河南省文物局作了汇报。《厌世者》 那两晚,他乐此不疲地吹奏了十几支曲子,都是《梁祝》《沂蒙山小调》《春江花月夜》这类民乐曲。他翻来覆去变换吹奏角度,尝试各种宫调,力图穷尽骨笛发声的可能性,越吹状态越好,“胜于丝竹”。最后,他大胆尝试了更为复杂的“翻七调”——将一首曲牌的曲调进行七个调门的翻奏,通过七次翻奏最终返回起始调,是一种高超的民间演奏技巧。七孔骨笛完成了复杂的“七调还原”过程。刘正国得出结论:七声齐备,叹为观止。
相关报道